您的位置:首頁 > 政府信息公開 > 規劃信息公開 > “十四五” > 專項規劃
“十四五”城市建設總體思路
(一)?指導思想
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,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講話精神,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市委決策部署,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,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,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,踐行“爭當表率、爭做示范、走在前列”重大使命,圍繞“創新名城示范區、美麗古都核心區”定位,強力推進“特而精、最南京、高質量、現代化”中心城區建設新征程,讓“特而精、最南京”的底蘊更加彰顯,讓“高質量、現代化”的發展走在前列,著力打造現代高效的設施體系,著力營造舒適友好的宜居環境,著力塑造古今交融的古都風貌,著力締造和諧幸福的美好生活,推動“十四五”城建發展開好局、起好步,為“強富美高”新秦淮建設提供堅實支撐保障。
(二)?基本原則
1.?堅持黨的全面領導
貫徹黨把方向、謀大局、定政策、促改革的要求,進一步增強“四個意識”、堅定“四個自信”、做到“兩個維護”,不斷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、服務新發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,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保證。
2.?堅持以人為本
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,順應市民群眾新期待,大力推進城市共建共享,努力增進民生福祉,細化日常生活與使用的體驗,讓市民群眾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、更舒心、更美好。
3.?堅持統籌發展
統籌規劃、建設、管理三大環節,提高城建工作的系統性;統籌改革、科技、文化三大動力,提高城建發展持續性;統籌生產、生活、生態三大布局,提高城建發展的宜居性;統籌政府、社會、市民三大主體,提高各方推動城建發展的積極性。統籌老城更新和新城繁榮,著力化解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問題。
4.?堅持健康發展
把生態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市建設和管理中,樹立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,推動城市綠色發展。強化智慧賦能,加快智慧設施建設、改造與集成應用,加速智慧城市建設。堅持把城市當做有機生命體進行系統治理,強化城區安全保障,打造安全韌性城市。
(三)?發展目標
1.?遠景目標
根據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五中全會作出的戰略安排,結合與支撐二〇三五年秦淮經濟社會發展遠景目標“建設成為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示范城區”,秦淮區城市建設遠景目標是:“打造人民滿意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典范城市標桿城區”。對標世界一流城市,以提升城市建設水平為主線,把老城打造成為承載南京千年歷史傳承、展示城市文化記憶、凸顯區域鮮明特色的“特而精、最南京”傳統窗口,把新城打造成為展現城市未來發展形態、單位面積產出高、精細化管理程度高的“特而精、最南京”現代標桿。同時依托內外秦淮水系的串聯延展,構建藍綠網絡,城市空間以及產業載體,形成融合共生的獨特紐帶,更深層次推動老城與新城融合共生,打響“特而精、最南京”的城市品牌。
2.?“十四五”城市建設目標
建成運行高效、一體銜接的現代化交通設施體系。建設適應超大城市特點的高效交通設施系統,各類設施布局合理、銜接緊密,網絡效應和整體運營效率不斷提高。到2025年,路網密度達到8公里/平方公里,無縫銜接的公交網絡體系基本形成,綠色交通出行比例達80%。
形成有機更新、幸福宜居的民生保障體系。攻堅老城區面臨的民生短板和老城保護工作,推進城市改造向城市有機更新轉變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,老舊小區改造穩步推進,非成套房全面消除,保障性住房供給有效增加,統籌強化基礎設施、公共服務高品質供給,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。
打造文旅融合、風貌彰顯的城市人文形象。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堅持落實,有序推進文商旅產業項目建設,“十四五”期間打造“最風雅”古都文化核心標志區、“標桿型”文旅產業升級示范區和“國際化”文旅消費集聚核心區,力爭成為全國唯一囊括“文旅商”六個最高獎項(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、全國旅游標準化示范區、全國示范步行街、國家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、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、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)的城區,努力建設文商旅賦能城市更新秦淮新樣板。
建成綠色低碳、循環發展的城市生態環境。生態環境持續改善,力爭實現碳達峰,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,生態綠色發展的機制基本形成,綠色生活水平明顯提升,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邁上新臺階,“十四五”期間持續推進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和居民小區生活垃圾分類達標,新建民用建筑100%達到綠色建設設計標準,美麗秦淮建設目標基本實現。
形成智慧賦能、系統嚴密的城市安全防御能力。加強生態環境精細化治理,打造海綿城市空間體系,構建良性生態系統,高標準推進防洪除澇工程,構建水安全體系。城市綜合保障能力和要素供應水平顯著提升,應急管理體系有效構建,“十四五”期間,新建學校、醫院、大型公建、市政公用設施的抗震設防率達100%;安全生產全面保障,城市管網安全生產較大事故不發生;全區建成區40%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。